北京南派武术院

咨询电话:
19166412621

|宣武入道|              |太极真传|              |龙密正宗|

0550-3365998
关于我们
——

北京南派武术院是经国家工商、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,在国内合法注册,致力于中华传统武术继承和发展的武术培训机构。业务主管单位是北京至中和教育科技研究院。

2015年9月以张子辰先生为顾问,孙高平为组长,刘旭、张宇等为成员的南派太极拳编制小组成立并开始发掘和整理的工作。小组以传统吴、杨太极的实修心得为基础,参考南派太极拳古谱《诸法明门》和宋谱《三世七》,整理和编制完成了“南派太极拳体系”。


南派太极拳是以吴势太极为横向外功基础,杨势太极为纵向内功主体,以古拳谱为结构依据,编制完成的一套太极拳修学体系。具有简单易学,效果显著,安全可靠,无副作用等特点。

南派太极九纵五横体系

南派太极九纵五横体系

孙海顺

依据《着手法门》而编制的外功五横体系

《着手法门》言:“欲于斯道有所成者,必历五层功夫。一曰:站桩,二曰:炼劲,三曰:走架,四曰:推手,五曰:散手。”意为:要想在太极拳上有所成就,必须通过站桩、炼劲、走架、推手和散手五部分的锻炼。据此小组编制了南派太极拳“五横”体系。

(1)站桩

无极桩为南派太极拳桩功的主要方式,也是传统太极拳的入手功夫。长期锻炼可以改善骨骼密度、韧性和结构等生理状态,从而掌握传统太极拳所谓的内劲或整劲。同时,无极桩也能作为平时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锻炼方法。具有放松身心,缓解压力,消除杂念,安神定性,促进睡眠等功用。

无极桩是南派太极发现和掌握内劲的技术基础,身形要领为“一直、三顶、三圆”,身法是鼓腰,转胯,提膝,松脚踝,五趾抓地,提喉头,含胸,拔背,沉肩,坠肘,坐腕,舒掌完整一气的重复训练。

通过无极桩的学习和修炼使学者发现自身的内劲并控制其运动,不但使学者保持了身体健康同时也领略了内家拳法的精髓,而且还增加了深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。

(2)炼劲

南派太极拳以十三势单操为内劲练习的主要方式。十三势单操吴、杨两势皆有类似训练,吴势称为“十三势”,杨势称为“十三丹发”。因学习过程中单独重复练习一势,练习熟练以后,再重复练习下一势,所以,称之为“十三势单操”。分别是:起势、混元势、平圆势、立圆势、分宗势、白鹤势、缠丝手、运丝手、抽丝手、丹变、收回、后天肘、三面靠、收势。起势收势算一势,共十三势。

通过十三势的练习,熟悉太极拳内劲的平圆和立圆运转,以及开合、顺逆、大小、动静的转换。十三势单操可以使修学者熟练掌握以意领劲,劲意相合的状态,实现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要求。

3)走架

南派太极拳以三十七势太极拳为基本套路训练内容。三十七势是以杨势小架为基础,吴势老架为参考,保持“川字步、三尖相照、实腿拧裹转换”的基本身法和“用意非力,意为神使,神以运气,气以运身”的主要心法,删除重复部分,简化训练难度编制而成的太极拳套路,即起势、右揽雀尾、左揽雀尾、单鞭、手挥琵琶、白鹤亮翅、肘底捶、左右搂膝拗步、提手上势、左右倒撵猴、斜飞势、海底针、闪通背、左右玉女穿梭、指裆捶、抱虎归山、栽捶、撇身捶、搬拦捶、左右打虎、退步跨虎、高探马、云手、单鞭下势、左右金鸡独立、双峰贯耳、如封似闭、上步七星、簸箕势、白蛇吐信、斜单鞭、左右分脚、左右蹬脚、摆莲脚、弯弓射虎、野马分宗、十字手和太极收势。

此三十七势太极拳需熟练内劲在不同方位进出身体而产生的势差,以此势差推动身体运行的一种拳法。此之行拳有两套方案,即慢架(养身架)和快架(技击架)。前者是内劲在脚下转换,劲路绵长,动作柔和缓慢。后者是内劲沾毛就走,劲路惊炸,动作机灵敏捷。

4)推手

南派太极拳的推手训练有单推手、四正推手和活步推手三部分组成。动作基本保留吴式太极拳推手要求,以走化为主,拿发为辅。《着手法门》:推手者,知彼之功夫也。须行“粘连贴随”之法,用“四两拨千斤”之策,不丢不顶,全在珠扣,身如一影得见而不得触,能则落空,得触则重,重则滞,戒之。可知,推手是训练知人之功夫,基本技法是“沾连粘随”和“四两拨千斤”,实现身如一影的效果。即在别人干扰的时候,也能顺利周流内劲,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目标。

太极拳推手包括单人模拟推手,以熟悉推手的方法路径,为双人推手进行必要的心理准备和训练以及对身形、劲路的把握。双人平圆单推手是学者在中正状态下,受到别人的干扰,通过旋转依然保持中正的训练。四正推手则是以双人对练掤捋挤按的训练。

5)散手

《着手法门》:“散手者,无法可依,纯任自然。临放时,心地空明,无他无我,无相无非相,是以不可以立于文字,强拟语如左,学者悟之,不可以拘泥。”意为:散手对敌没有固定的方法,应物自然而已。但是,散手的训练还是有法可寻的。

其身法有起落钻翻。其脚法有闪展腾挪。其手法有沾黏连随。其劲法有断劲、分劲、鼓荡劲、截劲、搅劲、投劲、漏劲、临皮劲、漂浮劲、离劲、凌空劲、惊炸劲等。其心法有冷、弹、惊、抖、恍惚、脆等。其具体操作,非实践能知,文中不再详述。


依据《太极拳道论》而编制的内功九纵体系

640.png

《太极拳道论》:“九步者,刚者开合是一步,周行是一步,调和是一步。柔者,升降是一步,旋转是一步,入定是一步。和者,神追意是一步,意死神活是一步。神意俱泯是一步。”据此,南派太极拳整理而成包含:整劲、内劲、空劲,升降、出入、旋转,神意相逐、意死神活、神意俱泯共九级内功修学体系。

1)摆正筋骨得整劲

即通过练习无极桩的基本身形要领,通过伸筋拉骨摆正全身骨骼,再以上下相随实现身体各个关节协同运动。此时全身骨架饱满圆撑,肌肉放松,身体整体受力,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。形意拳称之为明劲。

2)随意而动的内劲

即由脚趾到手指节节贯通,内劲在其间周流,以意念为引领。形意拳称之为暗劲。用功日久,意念和内劲合为一体,有意即有内劲,无意即无内劲,有无循环,绵绵不断,周而复始,变化无穷。

3)真意方能运空劲

即将内劲如球自转,则劲体之中心形成中空的态势称之为空劲。此自转之劲体如环,环壁为有意之内劲,环中为无意之空劲,但是,空劲必须要协同内劲才能起作用的,所以,要运转这个内劲的环,必须以有意无意之间的真意运转它。

4)升降则毛孔开

即通过元神反观内照左右脉为基准,进行内气收敛下降运动,至脚心入地,混合后分开清浊,清轻上升于天,浊厚凝聚在地,返听而清气打开全身毛孔而直入丹田。即通过打开毛孔建立人和合天地二气的沟通渠道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曰:“升已而降,降者谓天;降已而升,升者谓地。天气下降,气流于地;地气上升,气腾于天。故高下相召,升降相因,而变作矣。”是对南派太极的升降练习心法的完美解释。

5)出入则丹田活

入即通过收视反听打开全身毛孔,同时将天地之正气由毛孔收纳入丹田,出即通过元神压缩丹田到一点待其自然爆破,则内气由丹田弥漫全身并从毛孔出至虚空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曰:“出入废则神机化灭,升降息则气立孤危。故非出入,则无以生长壮老已;非升降,则无以生长化收藏。”可见,升降出入的养气练习对养生的重要意义。

6)旋转则吐纳和

通过出入升降的长期练习,丹田可以按照元神的驱动旋转,旋转时同时具备离心力和向心力,离心力促使内气外出而吐,向心力促使内气归入而纳。吐的过程称之为大,纳的过程称之为小。大到大无外时内气会突然消失并即刻转小,小到小无内时内气会突然爆破并即刻转大,如此大小循环,毛孔吐纳平衡,正负抵消,内气化神,神清意明。

7)神意相逐而会

《太极拳论》:“太极者无极而生,动机之机,阴阳之母也。”故太极拳的修炼非明阴阳不可。虽万象之中皆有阴阳,但是其错综复杂不能匹配。非以前三步,将此假意通过内劲调和而炼至妙运真意,此乃至阴;将此识神通过内气升华而修成清净元神,此为至阳,然后“至阴至阳一处和光”乃能得此太极先天之妙相。但是凡夫阴阳长期背离的习气厚重,不能和谐相处,唯有交战时才相会。故顺此习气,驱神追意,赶意追神的相逐过程中,发现二者相会的太极状态。

8)意死神活而合

通过上述方法,发现太极状态后。为了长期保持,需将真意拈破。真意拈破后,学者可以发现真意就是元神的一点子起用,故破此一点,则俱是元神。和禅宗“打得念头死,许汝法身活”的心法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9)神意具泯而一

上述皆是通过一个方法,发现一个境界,等到全部境界都发现的时候,这些方法就需要放下了,即神意具泯的无极状态。《太极拳道论》曰:“太极拳但修虚心放下二德。虚心者纯正其心而去其杂染也。放下者放下一切能所也。无有所恃之法亦无能恃之人。能所俱空,人法二亡。则顿入本性,体证大道。”如此,人性内在的本善就会被发掘出来,一切的善心、善言、善举,都是那么的自然,纯乎发自真心。“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”是也。


无极桩

无极桩是本门太极拳入手之处,它不光是作为太极拳的基础,让我们从中找到内劲,真正领略内家拳法的精髓,同时它也能作为平时让我们放松身心,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。长久练习,对我们以后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改善。

三十七势

在一千多年以前的盛世唐朝,有一位隐居于城阳山中的修道之人,名为许宣平。许宣平曾题诗于传舍(客店)壁上,诗曰:“隐居三十载,筑室南山巅。静夜玩明月,间朝饮碧泉。樵人歌陇上,谷鸟戏岩前。乐矣不知老,都忘甲子年。”李白见到此诗,以为是仙,访之而未遇,复题诗于许宣平寓舍壁上,诗曰:“我吟传舍诗,来访真人居。烟岑迷高迹,云林隔太虚。窥庭但萧索,倚柱空踌躇。应化辽天鹤,归当千岁余。”

许宣平所传太极功拳,名为三世七。在宋谱中明代宋远桥在记载家学太极功的承传过程时写道:“自予而上溯,始得太极之功者,受业于唐于欢子许宣平也,至予十四代也……”。三十七势即此三世七。

混元五部

共分五式,分别对应人体五脏,可以健壮脏腑气血,强志而益气力。

五行拳取法于形意拳,分为劈、崩、钻、炮、横五个动作,与五行相配,有内补五脏的功效。劈拳五行属水,内壮肾气;崩拳五行属木,内通肝胆之气;钻拳五行属火,内养心气;炮拳五行属金,内通肺气;横拳五行属土,内通脾胃之气。

后天八法

分为八形,各形以形似动物特征而命名,各形各有特色,训练目的在于通调经脉,强身健体、历练心志。老八掌源自于武当易筋经,分为蛇形、龙形、熊形、狮形、鹞形、蟒形、马形、猴形。每一行对应一条奇经,日久练习可以达到疏通奇经八脉,强身健体的效果。蛇形开阴跷脉,龙形开阳跷脉,熊形开带脉,狮形开阴维脉,鹞形开阳维脉,蟒形开督脉,马形开任脉,猴形开冲脉。

19166412621
课程展示
地址: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高速公园壹号